产品展示

PRODUCT SHOW

YY易游米乐网站:安踏的升维之战:直道超车

来源:YY易游米乐网站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9-11 02:40:47

详细介绍

YY易游体育app下载:

  几天前,安踏一双跑鞋作为国际赠礼在社会化媒体上引发大量关注。这双2000多元的专业马拉松竞速跑鞋“前掌之王”C10 PRO,早已在多个平台售罄。

  凭一款专业跑鞋成为国际赠礼,安踏身上的标签早已不只是运动装备,更是中国科技的代表。

  任何单点的突破,都是持续进击后的厚积薄发。今年元旦写“超级安踏”时,安踏品牌CEO徐阳跟我说,安踏如今最大的敌人,是过去30年的自我经验。目前超级安踏开出85家门店,几乎是安踏现有门店数量的百分之一,但它对服装零售固有路径的颠覆,已经彰显安踏的决心。我想,这种自我抗衡的决心,也贯穿于安踏的各方各面,才让安踏一次次进击、一步步超越。

  最近披露的半年报中,安踏继续突破自己。2025上半年,安踏集团营收达到385.44亿元,同比增长14.3%,高于行业平均增速。至此,安踏已经连续12年保持正增长,连续4年领先国内体育行业。

  在国际上,安踏在2024年成为全世界第三家千亿元营收的体育集团。安踏的市值过去也几度成为全世界第二。

  最近安踏又搬出一项大动作,让我看到:安踏在自我抗衡这件事上,是如何不设限。

  这次是面料科技上的突破。安踏发布的“无氟安踏膜”成为首个中国自研并实现量产的高性能无氟防水透湿材料。让人震惊的是,搭载了无氟安踏膜的新新一代风暴甲,价格仅为国际同类主流产品的三分之一。在运动行业的“科技平权”上,安踏已经领先一步。

  我写过很多篇关于安踏的文章,越来越感知到,安踏的基本功如何全面又扎实。它像一个六边形战士,并不紧盯着敌人的弱点攻入,而是不断拓宽自己的边界,下长久的苦工,然后厚积薄发。此时的安踏,对手只有自己。

  就像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此次股东信中强调的,当下的安踏,要“坚定不移地走安踏独特的发展道路”。

  在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叙事中,我们总能听到一个词——“弯道超车”。面对国际巨头深厚的行业积累,似乎只有当对手误判时局、露出劣势时,中国品牌才有机会变道、超车。这正合了许多业内人对安踏的印象,似乎安踏是靠着“买买买”,凭借技巧和运气,才得到今天的成绩。

  但在我看来,如今安踏国际化的成功,是一场“直道超车”式的胜利,是不变道的硬实力之战。就像无氟高性能科技面料虽然是国际大品牌开辟的赛道,安踏却也能够下多年苦工不断的提高自己,最终实现从追赶到超车的跨越。

  这些年,每到财报季,安踏的好成绩总被贴上“中国版阿迪”或“中国版耐克”的标签。但今天的安踏,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者。用单一国际大品牌的标准去定义它,已经太过片面。安踏走出的是一条独属于自身个人的道路。

  这条路,来自多年打磨出的多维能力:在大众定位中不断注入专业性;在品牌运营的同时重构零售效率;在科技突破的同时保持大众普惠。六种能力彼此形成合力,让安踏成为了难以复制的“六边形战士”。

  如果说上一个时代,安踏趁国际大品牌下沉不力,用亲民价格+渠道渗透完成第一次规模跃迁;那么下一个30年,安踏已经悄悄开启一场“升维之战”。

  接下来,我将具体拆解安踏是如何练就“六边形能力”,让它们彼此叠加,形成1+1>2的合力,以此来实现真正意义上“直道超车”的。

  最新发布的安踏膜,并非全球唯一的无氟化高性能防水透湿解决方案,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,实现了尖端科技面料的科技平权。

  这正是自主研发后打破垄断、掌握定价权的功劳。安踏像是“运动界的DeepSeek”,在运动领域用尖端的科技+大众可及的价格,让国际巨头措手不及。

  在这背后,是安踏与产业链多方协力的漫长积累和打磨。2017年布局高性能防水透湿材料研发以来,安踏与东华大学合作,整合全产业链,再加上自研科技储备、自营成衣工厂,打通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链路,为后续的量产、成衣设计和市场投入铺了路。

  要知道,科技面料是多学科融合的成果,需要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和巨大的时间、金钱投入,并不是任何品牌都能做到。这样的模式也成为安踏后续研发更多技术的基础。此次半年报中提到,安踏已经整合全球60所大学、10个科学院、超3000多个上游供应商、数百名全球专家的产业链资源,构筑其“体育用品产业创新联合体”。

  掌握了定价权的安踏,没有像国际大品牌那样让科技成果圈定在高端人群之中,而是让它平权到普通人之间。这不仅体现了安踏“大众定位、专业突破、品牌向上”的战略,更展现了安踏为全球消费的人提供好商品的决心。

  而当更多人穿上了科学技术产品,他们的穿着体验也将反哺安踏的材料升级。通过规模化的使用,安踏将让技术迭代的飞轮转起来。

  外界将安踏的增长与“买买买”挂钩,实际上忽略了安踏主品牌当下的增长动能。上半年,收入占比达到44%的主品牌安踏,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5.4%,利润增长12.6%。

  安踏正在以焕新的品牌形象继续扩张。在海外,安踏一边深耕东南亚,一边加快在北美、中东的扩张。即将于本月开业的北美首店,选址于奢品大牌云集的比弗利山庄。邻里效应将给安踏在当地的品牌认知带来加持。

  而在国内,安踏持续深入下沉市场,将低线城市和县级市场分散的门店在地标商圈进行合并、升级,以“灯塔店”革新安踏的品牌形象。

  安踏也通过零售业态的创新分级,来满足多种细分人群的多元需求,践行着徐阳所说的“把安踏做小,才能把安踏做大”。

  目前的新业态中,包括2家传达体育精神与品牌基因的“竞技场级旗舰店”, 62家聚焦年轻运动潮流消费者的“安踏作品集”,以及92家聚焦菁英户外运动的“安踏冠军”,85家全场景一站式购物运动大卖场“超级安踏”,还有1家探索可持续商业零售的安踏0碳使命店。

  除了店型概念的创新之外,安踏也将提升零售效率作为品牌增长的核心方法之一。超级安踏就通过打造大店、提供全链条的专业产品、优化店内动线等,让店效达到传统店型的3倍,库存周转比行业快1倍。这种能力在旗下收购品牌也有所体现,比如迪桑特多家门店的年店效突破了5000万元。

  面向大众运动人群,安踏从品牌出海,到渠道的分层、提效,对人群进行了极致的覆盖和转化。这样具有穿透力的运营能力,才是安踏从收购获得增长的关键。

  半年报中提到,创新的专业产品,是安踏主品牌规模稳步扩大的一大原因。安踏PG7慢跑鞋就以优秀的缓震性能,结合亲民的价格,年销量超300万双。刚刚发布的搭载无氟安踏膜的新新一代风暴甲也同样有着爆款潜质。

  具备专业性、提供给大众的“好商品”,是安踏的爆品逻辑,也是安踏品牌全球化的关键。丁世忠今年以来多次强调,拥有好商品,才是世界需要安踏的核心原因,没有差异化的商品,出海无机会。

  所以,安踏进入各国市场时,就锚定爆品来传达品牌价值。比如“全球缓震计划”中,安踏邀请全球各地的跑者实测产品,好评如潮。此外,安踏与NBA球星欧文合作的签名篮球鞋KAI系列也在美首发售罄。这些单品的打爆,助力安踏快速融入当地市场,在当地建立起品牌心智。

  而将专业性与大众定位结合的综合能力,是安踏的科技底座以及供应链规模所带来的,这也正是另外的品牌难以模仿的。

  可以说,面向全球赛场的安踏,在下一个30年已经不需要向外对标,而是继续磨炼内功,包括科技探索、零售革新;以及通过对消费的人的精准洞察,打磨产品、以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产品价值。

  在这些维度上,从来不能靠技巧来变道、超越对手。对标自己、改变自身是唯一的超车方法。

  我想也是因此,安踏这几年一直在做一些看似“吃力不讨好”的苦功。安踏膜经历了8年的探索、突破、迭代,“零售实验”超级安踏也经历了多次的模型迭代才进入扩张期。

  在安踏内部,有一种叫“打胜仗”的企业文化。用丁世忠年初的话来说,“打胜仗”在安踏将成为一种信仰、一种思想、一种能力,而不单单是一句悬浮的口号。“打胜仗文化”有明确的导向,导向就是“做好商品”。

  向内生长越扎实,向外扩张就越省力。我想,当安踏成功打磨好技术、产品、文化、供应链、零售系统,未来在全球市场一次性打包输出,也将顺畅得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