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址: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沿江东二路13号(国家健康基地) |
电话: 0760-88282188 0760-88282268 |
传真:0760-88282368 |
- 商品详情
10月17日至21日,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将在山东济南举办。据悉,本届非遗博览会山东展区面积共1845平方米,展览包括“河和之契”“四海昇平”板块和济南专区,重点展示近年来山东锚定“走在前、挑大梁”的重大使命、推动非遗服务和融入重大战略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非遗篇章的积极作为、特色品牌。“河和之契”品牌是推动非遗服务和融入黄河、大运河国家重大战略的创新举措,现已成功举办两届,荣获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,成为全国唯一同时聚焦黄河流域、大运河沿线非遗特色活动。“河和之契”板块,山东策划了山东省黄河流域、大运河沿线非遗精品展,围绕“河和之契·锦绣齐鲁”主题,精选全省黄河流域、大运河沿线个项目及传承人,集中展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所期待的“锦绣篇章”。
“四海昇平”品牌是推动非遗服务和融入海洋强国、海洋强省重大战略的实际行动。“四海昇平”板块,山东策划推出了山东省沿海非遗精品展,围绕“四海昇平·向海而兴”主题,精选全省沿海各地与“海洋”主题生产生活习俗相关的传统技艺、传统美术类32个展示项目及传承人,重点展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所期待的“幸福篇章”。
济南专区以泉式生活为主题,分为泉式养生、泉式美工、曲山艺海三个方面,集衣食住行用娱等生活本色,展现济南非遗地域特色,重点展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所期待的“济南篇章”。
莱芜区文旅局积极组织辖区内的15个非遗项目参与本次活动,一块儿来看看这场国家级盛会上的“莱芜元素”吧。
莱芜锡雕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其传承数百年,历史可追溯到明清时期。分为设计、熔料、制板、下料、裁剪、打坯、焊接、锉削、塑形、旋光、雕刻、精抛光,十二道工序,缺一不可。其制作流程与工艺精良,造型优美,巧夺天工。莱芜锡雕在古代就极负盛名,史料记载:“乾隆女婚嫁至曲阜,由京派人于莱芜定制。”可见莱芜锡雕工艺之精妙。
亓氏酱香源肉食酱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由亓宗尼创始于1844年,迄今已有180年的历史,被评为“中华老字号”。基本的产品有“亓家将”牌酱牛肉、酱猪蹄、酱猪肉、酱肠、五香豆腐、茶肉、房干生态鸡等系列真空包装产品,产品销往全国各地。
口镇南肠传统制作技艺是莱芜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保护单位是山东泰顺斋食品有限公司。历经170多年,六代传承,发展至今。原料采用纯正的莱芜黑猪肉和国内品牌猪肉,秉承百年传统工艺,融汇现代科学技术,用料考究,制作精良,香醇味美,远近闻名。
燕子石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保护单位是济南市树军燕石奇石有限公司。最初成型于清光绪年间,历经四代传承,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。该技艺是在三叶虫化石的残痕上、形似燕子状的上等燕子石基础上,循原始形态加以精雕细琢的传统手工艺,燕子石制作技艺选材考究,多以莱芜山区盛产的燕子石为主,该地所产燕子石色泽光雅、资质温润、纹彩特异,为上等的天然素材;诸工序遵循“虽由人作,宛若天成”的创作原则,彰显出师法自然、天人合一的文化艺术特色。
莱芜木版年画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源自清光绪年间,迄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。
木版年画选用上等梨木板材雕版,印制工序细致繁复,画面构图均衡匀称,内容包罗万象,有讲述历史故事、民俗风情、三教九流各色人物的浮生百态等多个种类,以浓郁的地方特色自成一派。工艺流程大致可分为画稿、刻板、印刷、开相等工序,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个精细活,都要格外小心。
秦老太茶汤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创始于清末,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营养膳食。其选用龙山小米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,配以黑白芝麻、核桃、葵花籽仁和白糖等小料,再历经脱壳、筛选、淘洗、晾晒、磨粉和炒制等,经过三大工序和十八个加工环节精制而成。食之醇香可口,口感细润滑嫩米香浓郁,具有非常明显的健胃消食、益气补虚之功效。
传统糊香食用油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始于清光绪十三年,至今已有130余年历史。与其他榨油技艺不同,传统糊香食用油制作技艺共九道工序,去皮、分拣、粉碎、蒸糁、炒糁、包糁、榨油、过滤、沉淀,蒸炒分离,榨出的油色泽金黄,香而不腻。
干烘茶制作技艺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。干烘茶属半发酵茶,制作流程与工艺独特,主要是通过堆积、闷黄、高温烘焙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。其叶大梗长,茶性温和,汤色橙红,口味苦中带涩,甘醇悠长,具有败火解渴、理气活血等功效,深受莱芜人的喜爱。
莱芜东大传统服饰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始创于1896年,具有124年的发展历史,历经五代传承人的不断继承和发展,该技艺通常取“福、禄、寿、喜”为寓意,取“贴、绣、割、镂”为手法,吉服细节无不精雕细琢、十分考究,研发出品“福娃吉服”“老人福禄祝寿服”“富贵吉祥嫁衣”“婚嫁全家福”“传统节日吉服与手作”等的吉服系列,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。
邹家木雕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是莱芜民间传统手工艺术中独具特色的一朵奇葩。源自清同治年间,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。
邹家木雕的雕刻技法种类很多,主要有镂空雕刻、浮雕、透雕、立体圆雕、线雕等。作品选材内容丰富多彩,包罗万象,以传统吉祥图案、花草虫鸟、宗教信仰、传奇人物、美女英雄等为主,景物为辅,表述某一典型的故事情节,让人观之心旷神怡,浮想联翩,陶醉于精湛的艺术之中。
长勺鼓乐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其起源一般会追溯到春秋时期发生在莱芜的著名战役长勺之战。
长勺鼓乐的特征很鲜明,节奏明快,跌宕起伏,轻则似行云流水,重则如雷霆万钧,静则如玉兔守月,动则如万马奔腾。或单打独奏,或三五嬉戏,或台上唱打合一。可以广场形式表演,可以舞台形式演奏。它融可视性、可听性为一体,是民间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有机结合。
陈家糕点制作技艺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,到现在已有百余年的历史。其糕点包含六大类四十余个品种,包括到口酥、月饼、蛋糕、花生酥、蜜三刀等特色食品,新烤制出炉的产品不仅闻起来香,吃起来更是令人停不下来。第一口酥脆,第二口香甜,第三口唇齿沁油。
大王庄糯米黄酒制作技艺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以莱芜山岭地产的糯黄米为原料,利用本地优质山泉水,加入黄酒曲,边糖化边发酵而生产的一种传统手工工艺发酵酒。色泽金黄,酒体清雅,口味醇香,营养价值高,含糖分很低。成品黄酒度数在16%-23%,有色有香,黄色透亮。富有丰富的氨基酸,具有祛湿驱寒、舒筋活血等功效,一直是传统民间中医推荐的食补佳品,形成自己的独特特色。
其手工制作细腻,用料讲究独特,口味独特,形成自己的独特特色,产品糯黄米黄酒系列,成为山东饮食文化的一朵靓丽的小花。
陈葫芦镶锡雕刻技艺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传承至今已有140余年历史,创始人为陈廷栋太学士,字画材,生于清朝咸丰年间,其葫芦镶锡雕刻技艺娴熟,工艺有不同于其他镶雕同行之列,被当地尊为“陈家葫芦镶锡雕刻”,甚者有见面喊之“陈葫芦”。尤其是第二代传承人陈连峰的葫芦雕刻与锡镶的巧妙结合,当时京城王府中颇有其作品,并多次派专职人员来加工定制。
经过几辈人的无数次推敲、揣摩,与现代艺术相结合,创作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镶雕作品,深受古玩爱好者及收藏家的青睐。
多福砚制作技艺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燕子石(三叶虫化石)是莱芜响当当的文化产品。燕子石又名多福石,因石上有化石状如蝙蝠、形似飞燕而得名。由燕子石制作的砚台——多福砚,闻名遐迩。